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記者徐壯、朱高祥)8月31日,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舉辦第三場記者招待會,退役軍人事務部、國家文物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第四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和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名錄,抗戰紀念設施和抗戰遺址、遺物修繕保護等方面情況。
8月31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在北京舉辦第三場記者招待會,退役軍人事務部副部長馬飛雄、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孫德立介紹第四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和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名錄,抗戰紀念設施和抗戰遺址、遺物修繕保護等方面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涌現出一大批抗日和眾多英雄群體。“這些抗日英雄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英雄事跡和精神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動力,需要永遠銘記。”退役軍人事務部副部長馬飛雄說。
據介紹,退役軍人事務部加強烈士陵園提質改造,投資2.7億元,實施43個抗戰烈士紀念設施建設項目;實施全國縣級以下烈士紀念設施整修工程,補助資金20億元,推動7.7萬余座零散烈士墓遷至烈士陵園;部署開展信息采集校核,摸清抗戰相關烈士紀念設施3.9萬處并錄入信息系統,實現信息化精細化管理。
8月31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在北京舉辦第三場記者招待會,退役軍人事務部副部長馬飛雄、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孫德立介紹第四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和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名錄,抗戰紀念設施和抗戰遺址、遺物修繕保護等方面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日前,國家公布第四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和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名錄,包括34處設施、遺址和41名英烈、2個英雄群體。
“第四批名錄所承載的每一個英雄事跡都令人深受感動、肅然起敬。”馬飛雄列舉道,他們當中有愛國將領,比如中美空軍聯合指揮部副總指揮鄭少愚;有戰斗英雄,如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7團2營營長劉鳴琴;有少年勇士,如抗日兒童團團員王禾,“王二小”的原型之一;還有國際友人,如蘇聯援華飛行員奧列霍夫、羅馬尼亞援華醫療隊護士柯芝蘭等。從著名抗日英烈看,他們犧牲時的平均年齡不足35歲。
從紀念設施、遺址看,有展現全民族抗戰的,有見證抗戰勝利的,有記錄日本侵華血淚史的,還有反映中國軍隊出國作戰的。
“第四批名錄英烈人物類型多樣,紀念設施、遺址區域分布廣泛,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展現了中華民族全民族抗戰的壯闊歷史,展現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的史實。”馬飛雄說。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孫德立說,新時代抗戰文物保護利用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抗戰文物資源家底基本摸清。據統計,全國抗戰主題不可移動文物有1萬余處、可移動文物50萬余件/套。
抗戰文物系統保護格局基本形成。20個抗戰主題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建設有序推進,延安國家文物保護示范區深入創建。全國累計實施3000余項抗戰遺址保護修繕、陳列展示、環境整治工程和館藏抗戰文物保護修復項目。
抗戰紀念館體系基本建成。“十四五”期間新建改擴建近20家抗戰紀念館、對50余家抗戰紀念館進行展陳提升,全國備案抗戰紀念館達到257家。
孫德立介紹,“十四五”期間全國年均舉辦抗戰主題展覽500余個,超過6000萬人次觀眾走進抗戰遺址和場館。96個抗戰遺址和場館被列入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