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海南省委、省政府關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工作部署,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以人才工作為突破口,通過黨建引領、政策創新、平臺搭建等舉措,打造引、育、留、用、服務的人才閉環生態,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黨建引領 構建人才發展“四梁八柱”
實施旅游職業經理人才培育計劃,覆蓋450人次;建設旅文體行業服務技能人才(非遺傳承人)培訓基地6個;開展基層群眾文藝人才培育工程,惠及600人次……《海南省旅游文化廣電體育專項人才素質提升項目計劃分解表》中列出的37項具體任務,涵蓋旅游、文化、廣電、體育四大領域,以清晰的目標導向為人才成長厚植沃土。
這份分解表是《海南省旅游文化廣電體育人才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的核心配套文件。2024年,海南在全國率先出臺旅文廣體領域專項人才行動計劃,系統構建“引才、育才、評才、勵才”全周期機制。《三年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將通過三年努力,讓“黨管人才的領導體制和工作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
除了出臺《三年行動計劃》,省旅文廳還修訂了《海南自由貿易港文化體育人才發展規劃(2021-2025)》《海南自由貿易港旅游人才發展規劃(2021-2025)》等多項制度文件。
人才發展頂層設計不斷加強,黨組統一領導,人事部門牽頭抓總,職能處室、單位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用人單位發揮主體作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黨管人才工作機制日益完善,橫縱貫通、全面覆蓋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初步形成。
引才聚智 打造專業人才“強磁場”
冬季的海南不僅迎來避寒“游客候鳥”旅居觀光,更吸引著“學術候鳥”棲息筑巢。
這幾天,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候鳥”人才工作站專家史吉祥正在陵水開展文博調研工作。作為該“候鳥”人才工作站的首批人才,史吉祥原是吉林大學文學院博物館學系教授、國家文物局專家庫專家,今年已是他在海南當“候鳥”的第五個年頭。
↑2025年1月16日,史吉祥在“候鳥”人才工作站2025年座談會上發言。
↑2022年,史吉祥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開展學術講座。
“自從進入‘候鳥’人才工作站以來,我每年都在海南工作至少半年以上。”這幾年,史吉祥以“候鳥”人才工作站為圓心,在全省各市縣奔走,服務省級、國家級文博項目,給各地的文博工作者開展培訓,擔任地方博物館作專家顧問,毫無保留地傳授專業知識。
“我們就像‘學術候鳥’,來海南既能避寒,又能發揮余熱。”史吉祥笑著說,海南不僅為“候鳥”人才提供工作上的便利,還提供了生活上的關懷,比如安排住宿、組織文化活動等,讓他們能夠更好地融入海南的生活,發揮自己的專長。
史吉祥所在的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候鳥”人才工作站,是全國首家且唯一的文博類省級“候鳥人才工作站”。這里的磁吸效應正在顯現:47名高級職稱專家“棲居”于此,其中27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或擔任博導,累計推動多個國家級文博項目落地,實現了“候鳥”人才價值和海南旅文事業發展的雙向互利共贏。
↑2025年1月16日,“候鳥”專家參觀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深藍寶藏——南海西北陸坡一二號沉船考古成果特展”。
求賢若渴之心、非凡用人之舉。近年來,省旅文廳相繼出臺《海南自由貿易港境外導游職業資格認定實施細則(試行)》《海南自由貿易港境外人員參加體育行業特有工種國家職業資格考試管理辦法(試行)》等引才優惠政策,鼓勵和吸引境外導游人員和體育行業特有工種職業人員來海南就業創業;柔性引進多名具有國家隊執教經驗的高水平體育教練員。如從山西省引進2024年全國田徑大獎賽(湖北黃石站)男子跳高冠軍高俊杰,補齊了海南省跳高項目的人才短板;積極創建旅文系統科研平臺,建立旅文系統高質量發展科研項目,吸引高等院校、職業院校以及用人主體等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和積極參與,申報項目達230多個,從中擇優選定50個高質量項目,現已結項36個項目并頒發證書。
2024年9月27日,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海深海考古研究院)正式揭牌,為海南考古人才隊伍建設奠基了新篇章。借此契機,海南成功引進我國深海考古事業的領軍人物——原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館員宋建忠,擔任首任執行院長。
“海南考古事業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作為首任執行院長,我深感責任重大。”宋建忠說,將依托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平臺,為海南乃至全國的考古事業輸送更多優秀人才。
育才強基 鍛造技能人才“生力軍”
在三亞福朋喜來登酒店客房部,樓層主管嚴麗文正指導新員工鋪床。壓平床單、拍松被芯,她的示范動作干練嫻熟。“學歷和技能都提升了,心里有底,工作起來的精氣神都不一樣。”嚴麗文說,以前,由于學歷低、沒技能,她吃了不少苦。后來趕巧遇上“旺工淡學”人才培養項目宣講團,一句“你負責學習,政府負責買單!”深深打動了她。
2024年,嚴麗文完成了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專業的學習,把學歷提升到了大專水平,并順利從客房服務員晉升為樓層主管,她感慨:“是‘旺工淡學’項目改變了我的人生。”
嚴麗文的故事,是海南眾多旅游業從業者通過該項目提升技能的縮影。2019年,為解決旅游淡旺季人才流動性大與用工荒矛盾長期并存的突出難題,省旅文廳聯合教育廳等相關部門創新提出“旺工淡學”概念,靈活地利用旅游淡季開展人才培育。
該項目作為“海南自由貿易港首批制度創新案例”對外發布以來,已累計為近3萬名像嚴麗文一樣的酒店、旅游景區、旅行社、旅游餐飲、免稅等8大重點旅游業態從業人員,提供了免費的學歷教育及職業技能培訓。
↑2024年11月14日,三亞中瑞酒店管理職業學院繼續教育中心前往三亞山海天大酒店傲途格精選開展“旺工淡學”旅游業人才培養項目送教入企線下教學活動。
“‘旺工淡學’項目作為海南人才培養機制和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舉措,以實實在在的培養效果,創新優化的培養模式,為全國旅游人才培養提供了海南經驗。”海南省旅游飯店業協會執行會長張會發說。
近年來,省旅文廳持續完善人才評價體系,為體育教練員、播音主持、藝術系列、圖書資料系列、群眾文化、新聞專業、文物博物、運動防護師等8個專業重新修訂職稱評審條件,擴大了職稱評價范圍。這一舉措破除了戶籍、地域、身份、檔案、人事關系等原有桎梏,暢通了各類人才職稱申報渠道。
據了解,新修訂職稱評審條件實施當年,申報人數同比上一年增長32%,獲評人數同比上一年增長27%,其中高級職稱獲評人數同比上一年增長57%,旅文系列職稱申報人數和獲評人數同比雙雙大幅增長。
此外,省旅文廳高標準搭建人才培養平臺,如打造海南首個旅游智庫海南省旅游發展研究院,發掘和培育優秀專業人才;借助北京大學、上海大學、海南大學、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等高校資源優勢,與文博場館、本地高校等單位共同搭建實踐基地、專業碩士點、考古工作站,探索人才培養、學科共建、學術研究等領域深度合作模式,為全省旅文廣體產業人才需求提供源頭活水。
留才安心 營造人才發展“生態圈”
2024年7月,三亞傳媒影視集團廣播部副總監孫聰因孩子入學問題陷入焦慮。其高層次人才認定因政策銜接問題擱置,直接影響子女教育優待。省旅文廳啟動“特事特辦”機制,組織專家評估專班,打破政策壁壘,僅用20天完成了人才認定,及時為孫聰化解了難題。
↑三亞傳媒影視集團廣播部副總監孫聰向省旅文廳人事處送來的錦旗。
“這面錦旗是感謝,更是承諾。”孫聰感慨:“海南讓人才既有‘用武之地’,更無‘后顧之憂’。”如今,她扎根海南的決心愈發堅定。
以個案破題為契機,省旅文廳著力構建“解決一個問題、完善一套機制、提升一個領域”的長效機制。在孫聰的問題解決后,省旅文廳便積極開展旅游、宣傳文化、體育類等高層次人才認定標準修訂意見征集工作,及時更新相關標準,讓人才工作緊跟時代發展需求。
省旅文廳還推動簡政放權、流程優化,一個人才認定事項授權省級人才“一站式”服務窗口統一辦理,三項人才政務服務事項新增納入省政務服務網上辦理,為人才提供“不見面審批”“只跑一次腿”的優質服務,審批時限由10個工作日降至5個工作日。
省旅文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海南將著力打好“本土人才塑造”“服務人才保障”“招才引才聚才”三張牌,推動海南旅文人才工作再上新臺階,為海南旅文事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凝聚強大人才力量。
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由“候鳥”專家領銜的文博項目正在開展;在體育場上,青年體育人才正在為下一個新紀錄拼搏;在各大酒店景區,經過“旺工淡學”培訓的人才正在為更多游客服務……當“近者悅”與“遠者來”交響共鳴,海南自貿港正以人才“強引擎”驅動旅文廣體產業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