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酒泉4月29日電(李國利、楊吉)中國空間站在軌繁育的首批果蠅近日將隨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返回地球,開展相關研究的我國科學家表示有望獲得多項科學成果。
果蠅個體小、繁殖快、行為豐富,與人類基因組序列高度同源,是一種兼具保守性和適應性的優良模式生物。2024年11月15日,我國首次通過天舟八號貨運飛船將果蠅帶上太空展開實驗,旨在研究在空間亞磁-微重力復合環境下生物體的生長發育、行為表現及基因表達等變化規律。
據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巖介紹,一個多月的實驗共連續培育出三代果蠅,航天員對每一代都進行了轉移操作和采樣收集。
這是我國首次在中國空間站里建設果蠅培育平臺并開展科學研究,也是國際上第一次在空間站中設置空間亞磁環境并探索其生物學效應。李巖說:“這表明果蠅在太空缺乏重力場和磁場的特殊環境下具備生長發育和求偶交配等繁殖能力,為研究太空環境下生物生殖、發育和大腦、行為的影響提供了重要基礎,也為未來人類太空遠航的健康保障提供了科學依據。”
此外,科研人員還獲得大量視頻數據,用于分析研究果蠅在空間環境中的生長發育以及睡眠、求偶等行為特征。
“通過視頻,我們看到了一些與地面完全不同的新的行為模式。因為沒有重力,果蠅會出現飄浮甚至翻跟頭的狀態,交配成功率與地面相比也偏低。”李巖說,“飄的同時,果蠅還會不斷地搓腿,這種行為在地面上也會有,反映了它的焦慮狀態,就像人類著急了會撓頭。”
果蠅在中國空間站的研究平臺位于生命生態實驗柜的小型通用培養箱,這個培養箱能嚴格控制溫濕度、光照周期和氣體循環條件等。
據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中心研究員、應用發展中心主任張偉介紹,自2022年7月24日隨問天實驗艙升空以來,生命生態實驗柜相繼開展了擬南芥、線蟲、果蠅、斑馬魚等動植物的空間生長實驗,這些實驗有望揭示微重力對生物個體生長、發育、代謝的影響,促進人類對生命現象本質的理解等。
根據計劃,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將于近日返回地球。“這些被凍存的果蠅將隨飛船一并天外歸來,用于開展基因測序等研究分析。”李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