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江西省銅鼓縣緊盯就業形勢變化,千方百計克服疫情影響,主動擔當作為,精準施策,堅持減負穩崗擴就業并舉,促進了全縣貧困勞動力實現充分就業。截至7月底,全縣已就業貧困勞動力4799人,占全縣貧困勞動力總數的82.1%;未脫貧戶中,已就業貧困勞動力204人,占未脫貧戶貧困勞動力總數的66.7%,有就業意愿未脫貧貧困勞動力實現全部就業。
一、統籌推進“一盤棋”。統籌謀劃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把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作為鄉鎮黨政一把手工程來抓。一是真抓。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多次專題研究部署貧困勞動力就業工作,主要領導親自謀劃、靠前指揮,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牽頭主抓。縣委、縣政府先后制定下發了《銅鼓縣推進就業扶貧工程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做好當前就業扶貧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為做好就業扶貧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撐。縣就業扶貧工作領導小組每季度定期召開一次就業扶貧工作推進會,確保了就業扶貧工作扎實、有序推進。二是實改。按照中央、省、市巡視巡察反饋意見和梳理列出的問題清單,研究制定了整改方案,逐條逐項提出了整改措施,明確了整改工作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實施了臺賬管理,嚴格銷號落實。目前有關就業扶貧方面存在的問題均已整改到位。比如,針對扶貧專崗設置不合理不規范的問題,制訂了《扶貧專崗管理辦法》,并新增崗位42個,主要向貧困勞動力較多的村和深度貧困戶傾斜。三是嚴督。縣人社局成立了3個督導小組,分別由一名副局長帶隊,每月至少一次深入鄉(鎮)村,尤其是深度貧困村,分片掛點督導就業扶貧工作。對照就業扶貧督查內容(4大項23小項)進行查漏補缺,分類建好臺賬,完善臺賬內容,防止缺項漏項;對照中央、省、市各級巡視巡察暗訪,省際交叉檢查,黨委、政府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以及審計中暴露出就業扶貧方面的問題,嚴格督查督辦,要求改到位、改徹底,防止虛假整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四是創新。縣人社局作為全縣就業扶貧工程牽頭單位,我們針對因家庭困難而“斷保”的貧困勞動力,研究制定了《銅鼓縣貧困勞動力“助保貸款”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試行辦法》,為貧困勞動力托起“養老夢”。全縣共有58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辦理了助保貸款,其中32人已辦理退休手續,按月領取養老金。現年65歲的永寧鎮江頭村神坑組貧困戶帥學文,原在企業務工,下崗后無力繳交社保,去年5月,他貸款3萬元,將多年的舊欠還清了,現在每月領取養老金1023元。
二、用好政策“大禮包”。企業是吸納就業的“蓄水池”,是穩崗就業的“定海神針”,企業有活力,就業才有保證。為讓企業“輕裝上陣”,幫助暫時性經營困難企業渡過難關,引導企業不裁員、少減員,銅鼓縣充分用足用好政策“紅包”,狠抓政策落實,確保好政策第一時間落到企業的“碗”里,防止成為“鏡中花”、“水中月”。一是積極貫徹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政策。截至7月底,銅鼓縣共對206家企業減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單位繳費部分944萬元,對172家企業減免工傷保險費41萬元,對127家企業減免失業保險費19萬元。累計減免企業養老、工傷、失業“三險”共1004萬元。二是積極落實穩崗返還補貼政策。對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對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應返盡返,目前已為84家企業1583人落實穩崗補貼65.5萬元。三是積極鼓勵新建扶貧車間。對認定的新建扶貧車間給予一次性建設補貼2萬元。扶貧車間每吸納一名貧困勞動力就業給予1200-2200元補貼,新增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的,按新增人數每人1000元的標準給予用工補貼。按規定開展崗前培訓、以工代訓的,分別給予每人500元、每人每月300元的補貼。疫情期間,全縣扶貧車間(工業企業)共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83人,發放吸納就業補貼4.96萬元。四是積極落實企業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截止7月底,共為12家小微企業發放貸款3740萬元,其中財政貼息貸款3180萬元。通過政策實施的力度和落地的速度,實現了惠企政策效力最大化,激發了企業穩崗位、謀發展的動力。
三、廣開渠道“造飯碗”。“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增加就業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脫貧方式,也是實現從“輸血式”扶貧到“造血式”扶貧轉變的關鍵一招。銅鼓縣針對貧困勞動力就業響亮提出“只要不挑不揀,保證三天上崗”。一是組織外出務工返崗一批。目前全縣在外務工貧困勞動力1597人,已申領一次性交通補貼1345人、66.9萬元。疫情期間,采取“點對點、一站式”的方式,先后組織6趟包車,從“車門”直達“廠門”,幫助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安全有序返崗。對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勞務經紀人開展跨區域有組織勞務輸出的,按照每成功推薦一名貧困勞動力就業,且簽訂6個月以上勞動合同的,按規定落實每人300元的就業服務補助。二是扶貧車間(工業企業)吸納一批。引導貧困勞動力到扶貧車間務工,對與扶貧車間簽訂勞動合同、穩定務工6個月以上的,自務工第7個月起給予200元/人/月務工補貼。目前扶貧車間(工業企業)共吸納127名貧困勞動力就業,其中11個扶貧車間吸納貧困勞動力91人。扶貧車間的建設,滿足了一部分貧困勞動力“務工就在家門口,掙錢顧家兩不誤”的需求,實現了就地脫貧。大塅鎮雙紅村是全縣貧困戶人數最多的深度貧困村,2018年10月,江西銅業集團投入293萬元扶貧資金,幫助該村援建了扶貧車間雙紅筍廠,今年加工鮮筍100萬公斤,實現利潤6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26個,其中12名為本村貧困勞動力。“這個扶貧車間建得好,就像是給雙紅村留下了一只會生‘金蛋’的母雞”。雙紅村黨支部書記廖慶仁說。三是政府兜底安置一批。對確實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貧困半勞力弱勞力,落實兜底安置措施。全縣先后開發了一批保潔環衛、生態護林、公路養護、鄉村水管、護河護湖、勞動協管、糾紛調解、農家書屋管理等扶貧專崗,共安置貧困勞動力976人。其中人社開發427個,林業、殘聯、水利等部門開發332個,鄉鎮自主開發217個。扶貧專崗統一由鄉鎮公開招聘、考核管理,崗位補貼統一提高到400元/月,護林員專崗補貼為800元/月。所有扶貧專崗貧困勞動力在崗期間由縣人社部門為其購買100元一份的人身意外保險。四是扶持貧困勞動力自主創業帶動一批。對有創業意愿和創業能力的貧困勞動力,提供免費的創業培訓和技能培訓,并給予創業貸款扶持。2016年以來,全縣已對100名貧困勞動力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86萬元。排埠鎮青溪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王觀書,2018年5月貸款6萬元發展山羊養殖,現在山羊存欄發展到140多只,成為全縣的養羊大戶之一。貧困戶銷售自家生產經營的農副產品,可獲得銷售收入15%的產業獎補,年度內最高補助2000元。今年上半年,全縣貧困戶農副產品銷售額達到1020萬元,惠及1220戶貧困戶。
四、織密就業“服務網”。充分發揮縣公共就業服務平臺、鄉鎮勞動保障所、村級勞動保障協管員作用,建立常態化崗位信息與需求對接平臺,實現無縫對接。一是開展“雙線招聘”。積極打造線上就業推介平臺。充分利用“江西就業扶貧碼”、“銅鼓就業網”線上就業推介平臺開展網上招聘活動。每周組織20余家企業發布網絡招聘信息,推送政策信息,有針對性提供扶貧崗位,開展點對點服務。就業扶貧碼開通以來,我縣的點擊率達5萬余次,人均點擊量達8.5次。有26名貧困勞動力通過線上服務找到了工作;積極打造線下就業服務平臺。引進專業人力資源服務公司,開展跨省勞務協作。疫情期間分別到各鄉鎮召開現場招聘會12場,與長沙藍思科技、南昌歐威光、長沙娃哈哈等企業建立勞務輸出基地開展勞務協作,目前已輸出122名貧困勞動力到這些企業務工。現年45歲的排埠鎮永豐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陳代鋼,2個小孩均患有嚴重的癲癇癥,因小孩治病負債10多萬元。去年8月,他參加了縣人社局在縣城西湖廣場舉辦的就業扶貧招聘會,免費登記后,被介紹到上市公司湖南長沙藍思科技噴漆車間上班,月收入6700多元,繳納個稅58元,從貧困戶變身為納稅戶。二是搞好結對幫扶。縣人社局13名科級干部分片對全縣124戶未脫貧未就業的貧困勞動力進行結對就業幫扶,每人結對聯系9-10戶。確保了有就業意愿未脫貧貧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對全縣邊緣戶的154個勞動力進行跟蹤幫扶,安排專人每月調度、掌握他們的就業狀況,對有就業意愿的及時提供就業幫扶。三是強化臺賬管理。依托全縣各鄉鎮人社平臺以及駐村工作隊,對貧困勞動力進行實地走訪,逐一調查核實,將全縣5845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全部登記造冊,納入實名制管理。建立了五個工作臺賬,即貧困勞動力就業意愿摸底調查臺賬、貧困勞動力培訓需求摸底調查臺賬、就業扶貧專崗臺賬、扶貧車間臺賬、交通補貼臺賬。全面掌握了貧困勞動力的就業狀況、就業去向、就業意愿和培訓需求等,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增強了做好就業扶貧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四是抓好技能培訓。根據貧困勞動力培訓需求清單,采取群眾“點菜”、政府“買單”的方式,貧困群眾想學什么就培訓什么。今年已開展貧困勞動力培訓123人次,主要是種養技術、母嬰護理、電子商務等。現年33歲的港口鄉華仙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黃美紅,2019年報名參加了由縣人社局和港口鄉政府共同組織的赴湖南瀏陽繪畫培訓班,經過半年的培訓,她的繪畫水平達到了畫室的要求,正式成為農民畫師,現在每月繪畫收入達到了4000多元。(銅鼓縣人社局:陳兆發 羅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