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岳譚中
6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試點措施復制推廣工作,聽取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和推進好房子建設有關情況匯報,審議通過《關于進一步完善信用修復制度的實施方案》。
“好房子”建設全面提速,房地產轉型升級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以“安全、舒適、綠色、智慧”四大標準定義“好房子”。5月1日,國家標準《住宅項目規范》正式實施。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扎實有力推進“好房子”建設,納入城市更新機制加強工作統籌,在規劃、土地、財政、金融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這極大地穩定了市場預期,購房者對“好房子”信心更足。
上海大力實施老舊小區改造,讓“老房子”變成“好房子”
6月5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司長姚天瑋表示,建“好房子”不等同于建“大房子”“貴房子”,而是要通過好的設計、好的施工、好的材料、好的服務等,解決居住中的痛點問題,全面提升住房品質。不同地區、不同面積、不同價位都應當有不同的“好房子”。
加快推動“好房子”建設是一項涉及標準重構、產業升級、政策協同的系統工程。“好房子”建設既包括設計、建造、使用、服務等各環節,也涉及綠色建材、智能家居、裝配式施工等產業,需要從完善標準、政策、技術和產業體系等多方面發力,充分調動相關主體對“好房子”開發建設的積極性。
我國住房發展正經歷從“住有所居”向“住有優居”的深刻轉型,“好房子”建設已成為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抓手。這一變革既回應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也為房地產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路徑。
會議指出,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對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著眼長遠,堅持穩中求進、先立后破,有序搭建相關基礎性制度。
浙江工業大學中國住房和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虞曉芬認為,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是防范化解房地產風險、實現房地產高質量發展的治本之策。會議強調“穩中求進、先立后破”,意味著我國將深化住房制度、商品房銷售制度、房地產用地制度等改革,為房地產轉型發展夯實制度基礎。
守住風險底線,開展制度型開放試驗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用好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的試點經驗,在更大范圍釋放制度創新紅利,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深層次改革、高質量發展。
202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開展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試點。一年多來,“80條試點措施”已基本落地,開展了一批引領性、標志性制度創新,形成了一批先進經驗和典型案例,為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提供了“自貿方案”。
在提升貨物貿易自由便利方面,上海自貿試驗區實施便利化通關模式,也就是“預先報備、提前審核、車到即過、箱到即拆”模式,吸引馬士基設立國際中轉集拼中心,中轉貨物靠港到出運時間縮短50%。
在率先實施高標準數字貿易規則方面,上海自貿試驗區數據出境負面清單發布實施,聚焦再保險、國際航運、商貿3個行業領域,有效促進數據高效便利安全跨境流動。
在推進政府采購領域改革方面,上海政府采購云平臺上線“對標改革專窗”,涵蓋貨物、服務、工程的2200多個采購項目已按高標準規則要求實施,1000多個項目發布中英文公告。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表示,商務部將會同各地方、有關部門用好上海自貿試驗區的試點經驗,因地制宜抓好落實,重點推進企業和群眾急需的試點舉措落地見效,充分釋放制度型開放紅利。同時,在守住風險底線的前提下,支持自貿試驗區充分發揮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作用,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深層次改革、高質量發展。
進一步完善信用修復制度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完善信用修復制度的實施方案》,提出要加快完善統一規范、協同共享、科學高效的信用修復機制,更好幫助失信主體重塑信用。
會議指出,要統一修復規則,健全資格審查、過程監督、結果認定等環節標準規范。要打破數據壁壘,盡快明確數據共享范圍、方式、頻率,促進相關領域社會數據互聯互通。要強化部門協同,在受理辦理、更新反饋、異議處理等工作中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專家表示,良好的信用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此舉積極回應經營主體關切,推動我國信用環境邁向更高水平,將有力激發市場活力,進一步提振市場發展信心。
首都師范大學信用立法與信用評估研究中心主任石新中說,完善信用修復制度,有利于激發市場活力,釋放主體動能。當前,各行業、各地區信用修復標準不統一,缺乏全國性規范,導致經營主體面臨規則差異帶來的不公平。統一規則后,被限制的失信主體可恢復正常市場交易,如融資、商業合作等,可盤活龐大經營主體資源,促進經濟活躍度提升。消除非惡意失信對主體的長期負面影響,傳遞“容錯糾錯”的制度善意,將助力構建更包容的商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