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評論員 魏雨田 王淑娟
近年來,寵物成為很多人不可或缺的陪伴,寵物經濟也隨之逐漸升溫。近日,在上海第27屆亞洲寵物展現場,一只紋身小狗引發熱議。只見這只小狗渾身無毛,背部赫然紋著一條彩色青龍。這種為博眼球、逐流量,將寵物當作“活體道具”的畸形操作,不僅刺痛了公眾的情感,更暴露了寵物經濟快速發展背后,動物福利保護與行業監管的短板。
寵物紋身并非“必需品”,反而會給動物帶來巨大傷害。寵物皮膚結構與人類不同,缺乏完善的自我保護機制,紋身過程中若未采用專業動物麻醉,針頭穿刺與染料刺激會讓寵物承受劇烈疼痛。而紋身之后,更易引發感染、皮炎等并發癥。
現下,部分商家看到了寵物經濟的龐大市場,將寵物視為“流量道具”,妄圖通過獵奇造型在展會中吸引關注、收割流量,把“它經濟”變成了“搖錢樹”。這種逐利心態與寵物經濟所倡導的情感陪伴背道而馳。當寵物從家庭成員變為“流量道具”,寵物經濟的溫度與價值也大打折扣。
在動物身上的畸形營銷亂象,背后有多重成因。一方面,大大小小的寵物展接連舉辦,多數展會主要關注展商資質與展品安全,對寵物權益的保護缺乏明確規范。同時,部分養寵人對科學養寵認知不足,將人類審美強加于寵物身上,通過為動物紋身、染色來彰顯個性。更有甚者,受“寵物網紅化”風氣影響,刻意制造爭議話題博取流量,進一步加劇了畸形養寵觀念的傳播。
要遏制此類亂象,推動寵物經濟健康發展,既需制度“長牙”,也需養寵觀念“糾偏”。在監管層面,相關部門應加快出臺針對寵物展覽活動的管理辦法,明確將紋身、染色等傷害性操作列為禁止行為;同時開通舉報通道,將違規參展商列入“黑名單”。在行業層面,行業協會需將動物福利納入行業準入標準,杜絕傷害動物的畸形營銷方式。在公眾層面,需通過各種渠道傳遞尊重生命、科學養寵的理念。
近日,上海市商務委首次召開促進寵物經濟健康發展政企溝通圓桌會,健康二字,體現了在規范中發展的正向信號。政策利好、資本加碼,寵物經濟的“向上曲線”清晰可見。更要看到,寵物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需以動物福利為基石。若任由“紋身寵物”這類畸形操作蔓延,不僅消耗了養寵人對行業的信任,更會讓寵物經濟偏離健康發展的軌道。
唯有將動物福利融入監管細節、行業規范與公眾認知,才能讓寵物經濟穩步前行,真正實現人與寵物的和諧共處,產業發展與文明進步的同頻共振。
編輯:秦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