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 王炳坤 白涌泉 張博群
東北話“估堆兒”,意為估算成堆商品的數量或價格。多年來,在遼寧省岫巖滿族自治縣,有近萬戶居民和近千家商戶沒有安裝水表,縣自來水公司計算水費居然靠“估堆兒”——如此粗放管理,造成的“跑冒滴漏”可想而知。
面對全縣公用事業運行成本高、服務效率低的困局,岫巖以改革求突破、向管理要效益,運用市場觀念、法治思維破解難題,深入推動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為挖潛節支打開一片新天地。
一些干部由衷感慨:緊日子不是苦日子,而是改革的“窗口期”,只要“改”得到位、“闖”得堅決,緊日子也能過出精氣神。
縣域雖小,改革節支潛力大
岫巖縣地處遼東山區,總面積4500余平方公里,有40多萬常住人口。2023年本級財政收入剛過8億元,不足全縣“三?!眲傂灾С龅?0%??h級財政常年入不敷出,部分干部職工對長遠發展缺乏信心。
近年來,岫巖深入剖析財政支出,尋找漏點,研究堵點,向市場化改革要動力,將挖潛節支推向深入。
——引入活水,改變公用事業“政企合一”。岫巖城區環衛原先由縣住建局下屬的環衛處負責,70多名事業編制干部,管著200多名臨時工干活。環衛處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縣財政沒少花錢,地面卻總掃不干凈。
2023年12月,岫巖公開招標,向企業購買環衛服務。廣東東莞一家公司中標后,接收了原來210名環衛工人,70多名事業編制干部則由縣政府安排調轉至其他單位。改革后,縣城清掃保潔面積從160萬平方米增至320萬平方米,縣財政環衛支出卻從3100萬元/年降至2292萬元/年。
解決了“掃地”的問題,也得解決“照明”的問題。岫巖縣城擁有2900多桿路燈,原先由10人的路燈處管理。因為缺錢,設備不能及時更新,老路燈耗電大、電費高,每年支出的維修費用也高。岫巖縣城管局局長馬永占介紹,縣里已通過公開招標,將路燈全部交給第三方公司運營,由其更換節能燈泡,新上智能控制系統,并負責路燈的日常維護;原路燈處事業編制人員調轉至其他缺人單位工作。
目前,智慧照明改造項目已經投入運營,路燈亮燈率由80%提高至97%,節電率達到55%至65%,每年縣財政可節省電費、維護費等約90萬元。
“城市公用事業不僅要提供服務,也要提高效率?!贬稁r縣委書記吳振宇說,這些改革在提升專業化運營水平的同時,還能將節省的資金反哺到城市建設中,減少縣級財政投入。
——擰緊開關,堵住公用事業“跑冒滴漏”。原先,岫巖負責公用事業運營的國有企業管理松散,“跑冒滴漏”嚴重,一虧損就向縣里討要補貼。以縣自來水公司為例,縣城近千家商鋪和8300余戶居民均未安裝水表,水費收繳要按人頭“估堆兒”。每年自來水漏失率接近50%,比行業平均水平高出20個百分點以上……過去幾年,公司年均虧損500多萬元。
堵住“跑冒滴漏”,得先從安裝水表開始。但近萬戶水表需要花費400多萬元,錢從哪里來?
縣自來水公司總經理崔鳳輝介紹,自來水公司與晨光公司合作,由后者免費為居民安裝水表,運營期3年內,每戶超過往年固定額度的水費歸晨光公司所有,3年過后,水表的使用權歸自來水公司所有。“以租代購”解決了資金難題,目前已給部分居民、全部商鋪安裝完水表,自來水公司每年可增收水費150多萬元。
——債務降息,推動公用事業“減負前行”。當地承擔公用事業運營的縣屬國有企業,大多背著金融貸款,并為此支付高額利息。
岫巖緊緊抓住國家利率下調等一攬子政策機會,通過債務置換、利率談判等舉措,積極開展行政事業單位、縣屬國有企業債務降息。2024年以來,累計完成15戶縣屬國有企業7.03億元的高息存量貸款降息,每年節約利息支出2200余萬元。
遼寧省委改革辦副主任張妍介紹,岫巖的節約辦法已在多個縣區推開:莊河市實行鄉鎮敬老院“公建民營”改革,每年減輕財政負擔1000萬元左右;阜新市細河區通過市場公開招標環衛作業,每月服務費用節省120多萬元……“這些,都見證了改革節支的巨大潛力?!?/p>
改革雖難,“剛柔相濟”辦法多
小小縣域,大家生活在“熟人社會”里,平時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真刀真槍的改革舉措難免“動奶酪”、得罪人,如何能平穩推進?
——剛柔相濟,監管到位。2023年12月,東莞一家環衛公司進駐,領導換了、制度變了,過去靠關系進來的人“躺不平”了,一些工人也因各種原因鬧起情緒。
改革不能傷害人心。岫巖縣組織新公司與環衛工多次溝通,對各個工種分別漲薪100元至1500元不等,并將清掃區網格化分配到人。2024年10月26日,210名一線員工第一次過上了“環衛工人節”,拿到米、面、油等禮包,歸屬感強了,干活勁頭更足了。岫巖還創新環衛監管機制,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定期巡檢,結果是財政花錢少,地面卻掃得更干凈了。
岫巖縣城北部雨污分流工程施工和建成前后對比
岫巖縣熱力公司煤炭采購零散、滯后,改在夏季提前采購后,節約成本約4000萬元。公司還設立“節能獎”,在確保供暖質量前提下,每節約1萬噸燃煤就給予車間、班組職工50萬元績效獎勵,一個供暖季內節煤1.5萬噸,節約成本超千萬元,“小獎勵”撬動了“大節約”。
——有保有壓,分人施策。在整治編外用工亂象時,岫巖縣也不是“一刀切”式全部清理。去年在依法解聘合同到期編外人員1800余人后,對其中業務骨干、家庭困難、情況特殊的407人重新聘用。
岫巖縣人社局局長蔡克楓介紹,解聘工作有原則,“長期不上班、不干活、吃空餉”的必須解聘,對“就業困難、工作態度良好、業務能力強”的優先續聘。此外,岫巖還積極做好電商培訓、自主創業幫扶等,幫助解聘人員再就業,“這讓最直接涉及用工利益的改革措施,得以平穩推進”。
日子雖“緊”,也能過得有滋味
現在通過市場化改革挖潛,岫巖每年節約開支1億元以上。去年起,岫巖縣依法依規提高干部職工福利待遇:縣總工會的工會經費標準從每人300元/年提至800元/年,用于發放年節福利;縣里統一安排各機關、事業單位職工普惠體檢,大幅提高體檢標準。一些老干部欣慰地說:“過去要想檢查到位,得自己貼錢,現在檢的項目多,大家獲得感更強了?!?/p>
“改革不能光做減法,也要考慮多做加法,干部有了獲得感,才能順利推進改革?!眳钦裼钫f,要注意掌握改革措施力度與干部承受度的動態平衡,并將部分改革收益用于獎勵、反哺,才能讓干部群眾主動參與、支持改革,將過緊日子變成一種行動自覺。
岫巖縣縣長李帥說,過去縣里一些部門人浮于事、獎懲不清,“誰干活誰吃虧”心態普遍。如今市場化改革,讓“不為者”原形畢露,讓“有為者”脫穎而出?!柏斦A算緊了,干部職工意識到‘等靠要’不靈了,紛紛為解難題想辦法、找出路?!?/p>
政府過緊日子,也不能影響民生福祉。近期,岫巖縣著手解決困擾城區民眾的新能源汽車“充電難”問題,引入央企與縣城建集團合作,以前者出錢、后者出資產的方式成立投資公司,在城區建設運營快充站?!八悸芬蛔兲斓貙??!备笨h長劉傳祿說,縣里不用投入,還能從這項民生工程中有所受益。
“日子不在于‘緊不緊’,而在于‘怎么過’?!边|寧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振宇說,岫巖縣改革形成了精準配置資源、高效運營資產的靈活機制,增收節支之路也能走得更穩更遠。
編輯:宋榮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