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 張曦 余里
盡管不同國家間語言不通,但人們對大熊貓的愛是相通的,是可以共情的。連續3天72小時與大熊貓的深度連接,讓半月談記者深深感受到大熊貓在世界范圍內的文化“話語權”。數十年如一日的保護,大熊貓原本破碎的家園得到有效修復,岌岌可危的種群數量迅速攀升。半野化、野化、放歸,讓大熊貓沒有淪為籠子里的寵物,而是找到了更廣闊更自由的棲息空間。
全球首只野外引種成功的大熊貓“草草”(右)及其幼仔“華姣”在野化培訓環境中活動(2014年9月16日攝) 新華社發(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供圖)
“明星”的營養早餐
7月15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炎炎夏日,早上7點半,第一波入園的“貓粉”就開啟了向6號熊貓別墅瘋狂賽跑的模式。基地明星——大熊貓“和花”(又稱“花花”)此刻正邁著獨特的“八字步”踱步到外場,準備與“和葉”(又稱“葉子”)享受新鮮的早餐。
對大熊貓而言,清晨時光是一天中難得的“清涼一刻”,要盡快大快朵頤好回去吹空調,順帶補個“回籠覺”;對游客而言,酷熱難耐的暑期,想看到“花花”必須爭分奪秒,即便全力奔跑,也可能與“花花”錯過碰面機會;對大熊貓飼養員而言,上午的時間簡直如同“打仗”。
“清晨五點半,叫醒我的除了生物鐘,還有‘花花’‘葉子’兩小只扒門的聲音。”“和花”“和葉”的飼養員“譚爺爺”譚金淘,結束了投喂、清理糞便、打掃圈舍等工作,和半月談記者嘮起了大寶貝“花葉”組合。
“起來第一件事是觀察是否有異常,接著將準備好的竹子、蘋果投喂,順便觀察胃口好不好、吃多少公斤。‘花花’要乖些,但做事比較慢,有時食物被搶了,要單獨再給。‘葉子’更活潑,也很照顧‘花花’。”譚金淘說。
走在基地里,伴生動物小熊貓的身影也不時從眼前掠過。全球各地研學團、旅行團絡繹不絕。從講解員的耐心細致解答,到隨處可見的科普標牌,再到充滿互動的大熊貓研學活動,多樣的科普形式和手段集知識性和趣味性為一體,讓游客在了解掌握保護大熊貓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樹立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
7月17日,大熊貓“福寶”在查看豐容食品。 薛晨 攝
“熊爺爺、奶奶”的清靜午覺
7月16日,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康養園。
清晨,10只30歲以上的老年大熊貓紛紛醒來開始活動。都江堰處在大熊貓現代自然分布區狹長條狀弧形帶的中段,是大熊貓交配的天然走廊,千百年來一直是大熊貓的樂土。熊貓中心都江堰基地康養園是全球唯一的大熊貓養老院。
旅美大熊貓“美香”和“添添”回國后就住在這里,3次野外放歸又自己返回的傳奇大熊貓“高高”也住在這里。
上午8點,康養園站長徐亞琳等一行人洗手消毒,換上連體工作服,開始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刻。先將補給站送來的鮮蒸窩窩頭按重量分割,再處理竹筍和竹子。“‘英萍’喜歡吃竹子中段,要切好再給,不然要鬧情緒。而‘蜀蘭’更喜歡吃老根。”徐亞琳說。由于10只大熊貓中9只需要服用降壓藥,徐亞琳動作嫻熟地將降壓藥裹在窩頭里,或插在竹尖上,或塞到蘋果里。“即使再乖的大熊貓,吃藥也得連哄帶騙。”
盡管圈舍和外場無障礙銜接,但吃飽喝足的大熊貓顯然不愿意在外場過多停留。可能是覺得太熱了,“高高”不一會兒便回到屋內,躺在空調出風口下,翹著腳瞇起眼睛,肚皮有節奏地一鼓一鼓。
網上至今還流傳著2歲時的“高高”在野外下山覓食時誤入村民家的視頻。20世紀90年代時山村生活并不富裕,但保護站人員和村民依然勒緊褲腰帶,將“高高”養得白白胖胖。出于對人類的信任,3次被放歸野外的“高高”都憑借驚人的記憶力找了回來。30多年過去了,“高高”從海外歸國養老,面容卻與兒時無異,看起來像個胖寶寶,胃口也很好,是無數網友的“心頭熊”。
老年大熊貓生活的園區非常安靜,除了幾熊幾人,幾乎聽不到任何噪音,非常符合大熊貓的生活習性。半月談記者從大熊貓的神態和動作中能感受到,大熊貓生活得非常愜意。上午11點,每周兩次的測血壓時間到了,大熊貓聽到飼養員的召喚,熟練地將手臂伸到籠舍外的采血臺上,等著捆綁帶測血壓。“曄曄”的綁帶松了,飼養員碎碎念著:“哎呀你莫得動,都跑歪了。”說罷“曄曄”就不亂動了。飼養員和她嘮叨著上午發生的事情,“曄曄”目不轉睛地看著,仿佛聽得很認真。
忙活著給籠舍和餐具清洗消毒,到了下午,脫下工作服的每個飼養員都是汗津津的。此刻大熊貓們也逐漸進入午睡的夢鄉。園區門口高聳的竹林將烈日遮擋住,靜悄悄的午后只聽得見蟬鳴鳥叫。
飼養員抓緊填寫工作日志,每只大熊貓的進食、排便、喂藥、精神情況都要一一記錄。又過了一會,大熊貓“白云”先坐了起來,隨后“海子”也睜開眼睛。下午4時,徐亞琳開始準備今日下班前的最后一次投喂。
今年23歲、畢業于動物醫學專業的李茜,熟練地撕開一罐奶粉,拿出不銹鋼奶盆,一勺一勺配好奶粉和營養素,再用溫度適宜的礦泉水沖泡后,輕輕地用打蛋器攪拌好,將香氣撲鼻的“盆盆奶”端到大熊貓面前。奶粉和各種營養素價格不菲,一天要開幾罐,但是中心對老年大熊貓的花銷一點兒不含糊,人才隊伍的專業水平也是越來越高。
籠舍另一邊,“曄曄”不想睜開眼,眼看插著藥丸的竹子怎么也送不進嘴里,只能等它睡夠了再喂。隔壁,徐亞琳將蜂蜜厚厚地抹在窩頭上,一口口喂給“熊孩子”。
“盡管朝夕相處,可還是看不夠。”飼養員王燕芳說。
此時此刻,“美香”和“添添”只顧著干飯,并不知道在幾十公里以外的熊貓中心臥龍神樹坪熊貓基地,它們的孩子“小奇跡”明天將迎來一場盛大的集體生日季豐容活動。無數“貓粉”也正從四面八方趕往神樹坪。
國寶的生日
7月17日,臥龍神樹坪基地。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主辦的“2025國寶在綠水青山”大熊貓生日季活動在此啟動。在這個深山里的天然氧吧,清風徐徐,一改成都的酷熱難耐。除了“小奇跡”,在韓國出生的歸國大熊貓“福寶”也即將迎來5歲生日。
隨著儀式開始,大熊貓紛紛走到外場享用飼養員精心準備的豐容食品,今天過生日的十幾只大熊貓的豐容食品都不一樣。熊貓來到外場,興奮的游客們不約而同地停止了喧鬧,只為讓害怕噪音的大熊貓踏實地享用豐容食品。
7月17日,臥龍神樹坪基地,大熊貓“小奇跡”在享用“生日蛋糕” 薛晨 攝
從日本長崎縣趕來的岡田夫婦,曾在東京上野動物園目送在日本出生的大熊貓“香香”回國,從此心就跟來了中國。“神樹坪的環境太好了,這是大熊貓真正的家園。我們離得遠一點沒關系,只要它們好就可以了。”岡田夫婦淚光閃閃,不住地捂起嘴巴。
此時的神樹坪猶如一塊打翻的調色板,藍天白云、綠水青山間,棲息著黑白相間的熊貓“滾滾”,這一和諧共生的美好瞬間在人類的鏡頭里得以留存。
半月談記者注意到,人群中,來自韓國京畿道的李鐘(音)和女友站在“福寶”的山頭前,盯著認真“吃播”的“福寶”,久久不愿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