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 連振
近年來,內蒙古通遼市聚焦干部年度考核“考實”“評準”“用足”關鍵環節,通過精簡指標、多維評價、強化激勵等舉措,引導各級干部樹立正確政績觀,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精簡指標體系讓考核更聚焦
“考核指標從1631條精簡到226條,少了繁文縟節,我們能沉下心抓實事了。”通遼市奈曼旗副旗長張永全道出了基層干部對考核改革的深切感受。
近年來,通遼嚴格落實中央為基層減負要求,深入開展考核指標“瘦身”行動,市縣兩級對下考核的一級指標分別精簡23%和40.9%,二級指標分別精簡91.4%和83.3%,并全面清理“一票否決”和責任狀事項,取消不必要的實地考核和材料佐證,讓基層干部從“迎考負擔”中解脫出來。
在做“減法”的同時,通遼更注重“加法”——聚焦中心工作設置關鍵指標,將分散考核事項整合為統一綜合體系,精準納入深化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等核心任務,推動各地各部門把精力集中到全市發展大局上來。
“既讓干部輕裝上陣,又確保方向不偏。”通遼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張起超表示,精簡后的指標體系直指發展要害,2024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5%,營商環境穩居內蒙古全區“第一方陣”。
創新評價機制讓工作實績更客觀
在2024年度考核中,通遼按不同領域和類別組建8個考核組,采取“一支隊伍、統一時間、一次完成”的方式,對市委管理的102個領導班子、891名領導干部分領域分類別全覆蓋進行考核。“通過條目式清單曬業績,誰牽頭、誰參與、誰攻堅,一目了然。”通遼市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室黨組成員李慶東對考核的“序事述事”機制印象深刻。
評價體系突出全方位與精準度。橫向組織旗縣市區與市直部門互評,縱向邀請市級領導點評,機關內開展干部職工民主測評,同時廣泛聽取服務對象意見,形成“四位一體”評價體系。評價結果按權重計入總分,確保“管他的”“他管的”都能參與評價。考核還建立領導班子序事、領導干部述事機制,既看顯績也察潛績,讓“干多干少、干好干壞”有明確標尺。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黃牛養殖基地 張啟民 攝
強化結果運用讓考核效力見真章
2024年度考核結果出爐后,一份份考核結果反饋意見書,被“點對點”送往被考核地區和單位“一把手”的案頭。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除了“點對點”,還有“面對面”。
發揮好考核“指揮棒”作用,必須做好考核“后半篇文章”。通遼在以市委、市政府名義通報2024年度考核結果的基礎上,由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和分管副部長分別向9個旗縣市區委書記和14個需重點關注的市直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一對一”反饋考核情況,對表現不好、狀態不佳的市管干部“面對面”提醒談話,明確指出問題,督促限期整改。依據考核結果,調整配強8個推動工作不力、凝聚力不足的領導班子。同時對能力存在短板的市管干部安排專題培訓、掛職鍛煉,不斷增強履職能力和綜合素質。
另外,面向表現優秀的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強化激勵關愛,對25個被評為優秀等次的領導班子所在機關單位年度績效獎總量上調50%;對考核優秀的33名市管干部進行提拔、進一步使用或晉升職級;對考核優秀的212名市管干部給予嘉獎,其中32名連續3年考核優秀的市管干部獲記三等功,持續釋放激勵效應,為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凝聚力量。
編輯:蘇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