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立足特色資源稟賦,從“特色產業提質、品牌培育、科技賦能”三方面精準發力,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群眾。
廣南縣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做優一產,聚焦低產茶園改造和綠色生態有機茶園建設,投入資金修建產業路、安裝殺蟲燈、修建水池等;做強二產,推進新茶飲原料加工、茶葉精選、新產品精深加工銷售,投入資金建設八達茶葉精選廠、底圩新茶飲超級工廠等;做大三產,深化農文旅融合發展。
安裝的太陽能殺蟲燈(資料圖)。
今年以來,廣南縣底圩鄉通過“測土配方+有機肥替代”技術體系推動土壤改良。底圩鄉科學施用肥料,實現無人機農藥噴灑的精準化、高效化。當地在1.5萬畝茶葉提質增效示范基地安裝太陽能殺蟲燈750盞,構建起“光誘+電擊”的立體物理防控網,大幅減少不合規化學農藥使用,降低病蟲害影響。
無人機噴灑農藥(資料圖)。
廣南縣以區域公共品牌為抓手,通過標準化建設、市場拓展,讓“廣南產”從“好產品”變成“好價錢”。一家米業公司與多個專家工作站深度合作,運用現代生物育種技術,加強種源聯合攻關,做好品牌培育,讓“八寶米”這一原始品種重煥生機。該公司實施“五統一分”訂單模式,在八寶鎮設立5000畝示范樣板,帶動1.5萬戶農戶參與訂單生產,解決近5.4萬畝稻谷生產和銷售問題。下一步,該公司將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推動產品向低糖、有機、功能米等多元化發展。
數字化管理鐵皮石斛種植(資料圖)。
廣南縣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肖金龍說:“通過智慧農業展示大屏等數字化管理,從種植到加工的每個環節都能追溯。”
廣南縣通過技術改造、數字化轉型,讓傳統農業插上“智慧翅膀”。大寶米、 高峰牛、鐵皮石斛等產業,借助物聯網技術、無人機飛防、大數據平臺、機械化生產等為廣南縣農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包爽、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