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哈爾濱市阿城區平山鎮推行黨建議事“小圓桌”機制,堅持黨建引領,推動事情在一線協商、問題在群眾家門口解決,對基層治理本質進行了深度挖掘,打破“自上而下”的線性治理模式,讓基層服務更貼心、更實用,切實提升群眾的幸福感與滿意度,成為“黨建引領”帶動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動實踐。
“小圓桌”設在“黨員家”。平山鎮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探索村民小組最小治理單元,按照“一屯一桌”的原則,將黨建議事“小圓桌”設在黨員屯長、村“兩委”成員家中。通過一張圓桌、幾張板凳、若干議事員,構建“小圓桌”議事協商模式,將52個自然屯納入“小圓桌”治理,組織45名品行兼優、處事公道的村民小組議事員,有效做實村民小組最小治理單元,打造民意收集前沿“哨站”,及時回應民意訴求,推動基層治理資源向下延伸,讓群眾矛盾糾紛問題在村民小組層面得到解決。
“大圓桌”設在“村部里”。綏中村黨支部充分發揮農村黨群服務中心在引領促進基層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堅持把村黨群服務中心建成群眾議事說事、辦事主事最愿意去的地方,將黨員活動室的“大圓桌”作為村級事務議事平臺,圍繞矛盾糾紛、重點項目、黨務村務公開、政策宣傳講解等開展協商議事活動。同時,積極搭建村民與平山鎮人民法庭、鎮政府、“兩代表一委員”的溝通橋梁,通過流動接待讓服務前置,也讓基層治理更有溫度。通過“以點帶面”,綏中村黨支部帶動了更多村民參與本村協商議事,切實增強了村黨組織的親和力和村民的歸屬感。
“流動桌”暢通“微議事”。治安村、中心社區堅持凝聚“兩委”、普通黨員、黨建網格員、“萬人計劃”到村任職大學生等力量,搭建流動議事“小圓桌”。按照“就近就地就便”的原則,聚焦哪里有問題需要商議,議事會就開到哪里,隨時開展板凳議事、庭院議事等“微議事”活動,拓展議事領域,上門聽取群眾心聲,建立和用好“民情日記”工作法,將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佟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