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豐臺區長辛店街道合成公社區,有這樣一位默默奉獻的人,他以滿腔熱忱投身公益,守護老物件,宣講紅色歷史,如同一束微光,照亮了社區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道路,他,就是尹喜軍。
老物件里的歲月情懷,筑起文化守護堡壘
1961 年出生的尹喜軍,自幼生長在長辛店,對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眷戀。多年來,他懷著對古鎮文化挖掘整理的濃厚興趣,堅持不懈地收集老物件。2012 年,在長辛店街道辦事處的大力支持下,尹喜軍與文物保護志愿者們共同創建了長辛店民俗老物件陳列展室,并舉辦了 “古鎮胡同照片展”。
展室中的老物件多數來自愛心捐贈,背后有著諸多感人故事。曾有人拒絕高價收購,毅然將老物件捐給展室,只因聽聞尹喜軍對老物件的珍視,相信這里才是它們真正的歸宿。尹喜軍常會問捐贈者:“您和我又不認識,為什么要把老物件捐過來呢?”捐贈者的回答質樸而堅定:“我打聽過了,您不會把老物件賣了,更不會扔掉,老物件到了這兒,就算真正找到家了。”老物件在私人收藏中或許只是個體記憶,而在展室里,它們成為了大眾了解歷史的窗口。如今,展室已收集保存3千余件老物件,50多人加入了尹喜軍組建的長辛店文物保護志愿隊。《北京日報》《新京報》等新聞媒體及北京電視臺多個欄目都對展室進行了報道,《法制晚報》的報道標題《捐贈老物件、千萬別清洗》更是成為居民口口相傳的捐贈注意事項。尹喜軍如同一位執著的文化守護者,用實際行動為古鎮的記憶安了家。
多元載體傳播,點亮古鎮文化之光
為了讓古鎮文化傳播得更遠,尹喜軍可謂絞盡腦汁。他在社區印制《合成公社區小報》,制作《生我養我長辛店》《長辛店大街掠影》光盤,協助長辛店街道辦事處編輯印制《長辛店大街掠影》《長辛店印跡》畫冊,還制作了“古鎮文化撲克牌”和“長辛店古鎮濃情”郵票首日封等宣傳品。
隨著慕名而來參觀長辛店的人越來越多,尹喜軍又開啟了新的忙碌征程。他繪制《長辛店古鎮文化景點分布導游圖》,設計出紅色舊址文化游、民宅胡同文化游、文物建筑文化游三條游覽線路,涉及46個景點;編輯整理古鎮文化游解說詞,帶頭成立長辛店古鎮文化導游隊,將有共同愛好的志愿者組織起來。經過培訓,第一代9名公益導游員亮相,他們利用業余時間為游客免費講解。
2015年暑假,尹喜軍帶領古鎮文化導游隊開展 “游古驛民俗、傳紅色歷史”暑期活動,組織社區中小學生實地參觀學習長辛店歷史。孩子們在活動中從小立志當好文化傳承人,該活動獲得《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創新案例》獎,北京日報也進行了刊登報道。如今,假期游古鎮已成為地區寒暑假特色校外實踐活動,尹喜軍也于2018年獲得“豐臺區首都文化傳承工程扶持對象”稱號。他通過豐富多樣的文化傳播載體,讓長辛店古鎮文化的光芒愈發耀眼。
紅色歷史宣講,傳承革命精神火種
在古鎮文化導游隊的基礎上,2016年,尹喜軍帶頭成立了以社區黨員志愿者為主的“長辛店紅色文化宣講隊”。在豐臺區 “長辛店1921”紅色黨課主題教育活動中,尹喜軍和宣講隊承擔了重要的沿途講解任務。從長辛店祠堂口1號的“勞動補習學校舊址”,到娘娘宮、火神廟(偽警察局舊址),他們將中國工人運動的起點、京漢鐵路工人運動的發源地等史實生動地講述給參觀者。
尹喜軍嘮家常式的講解風格深受歡迎,讓參觀者仿佛穿越回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一位在長辛店生活多年的老人感慨道:“我在長辛店生活,經常路過祠堂口,今天是第一次走進勞動補習學校,才知道這里是這么有意義的紅色景點。”參觀過火神廟的游人也表示:“聽講解后才知道,火神廟里不但有民間傳說、古建筑知識,還是二七大罷工時的警察局駐地舊址,增加了很多的歷史知識。”尹喜軍和他的宣講隊,如同革命精神的火種傳遞者,將長辛店的紅色歷史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參觀者心中。
守護紅色資源,獻禮建黨百年
在一次勞動補習學校院內安裝避雷設施的工地上,尹喜軍發現地上隨意丟著一把老提梁壺、兩個油燈和一臺老式油印機,雖已破損,但他憑借敏銳的直覺和對歷史的尊重,立即將它們拾起收好。隨后,經過查閱資料、請相關人員鑒別,初步判斷這些老物件極有可能是勞動補習學校建立時曾被使用過的設備,他馬上將其送交給相關部門保管。
2021年建黨百年之際,尹喜軍除組織好社區的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外,還積極參與挖掘長辛店紅色文化資源,配合長辛店二七紀念館、勞動補習學校舊址等革命舊址展陳提升工作,為展陳提升布置建言獻策。他以實際行動,為地區紅色文化的保護傳承默默奉獻,在建黨百年的光輝篇章中,添上了自己的一筆。
尹喜軍,這位平凡的社區工作者,用多年的堅持與付出,在公益之路上留下了堅實的腳印。他守護老物件、傳播古鎮文化、傳承紅色歷史,如同一束束微光,匯聚成照亮長辛店文化發展的火炬,激勵著更多人投身文化傳承與保護的事業中。(北京市豐臺區文明促進中心)